• 关怀版
  • 无障碍
分享到:
索引号: --2024-22198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
发布机构: 区金融办 生成日期: 2024-06-06
文件编号: 有效性: 有效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
  • 浏览量:
  • 【字体:     

防控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5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事关国家安全、发展全局、人民财产安全,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跨越的重大关口。完备有效的金融监管体系,对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确保金融业稳健运行有着重要意义。

近年来,广东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银行不良贷款率、高风险中小金融机构数量和非法集资发案数均有效下降,完成农信改制工作,有效化解P2P等互联网金融风险,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连续四年在全国平安建设考评位列第一,牢牢守住了金融安全的底线,为全省高质量发展营造了良好的金融生态。

央地协同

逐步实现监管全覆盖

现代金融发展呈现出机构种类多、综合经营规模大、产品结构复杂、跨境流动快、风险传递快、影响范围广等特点。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特别是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成为金融工作的根本性任务。

在金融业综合经营趋势日渐清晰、金融创新不断深化的背景下,中国特色金融监管体系的“四梁八柱”正在进一步完善。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强和完善现代金融监管,强化金融稳定保障体系,依法将各类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

强大的金融监管,是金融强国应当具备的关键核心金融要素,也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重要保障。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进一步强调切实提高金融监管有效性,全面强化机构监管、行为监管、功能监管、穿透式监管、持续监管,消除监管空白和盲区。

2023年,全面加强金融监管的顶层设计出炉。根据中共中央当年印发《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组建中央金融委员会和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同时,根据这一改革方案,金融监管体系迎来重大变革,重点包括组建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深化地方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统筹推进人民银行分支机构改革等。

在“一行一局一会”国家金融新监管格局基础上,广东地方层面的改革也在紧锣密鼓推进。2023年7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广东监管局正式挂牌。2023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正式更名为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辖内19个地市分行也同步挂牌。2024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在粤7个县域派出机构同时换牌。

2024年1月,中共广东省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中共广东省委金融工作委员会、广东省地方金融管理局正式揭牌,“广东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正式更名为“广东省地方金融管理局”,金融监管的属地责任得到进一步压实。

随着本轮职责调整划分,各监管机构边界进一步厘清,金融的“分业监管”模式也正向“功能监管”模式实现转型。通过加强跨部门、跨地域的信息共享与协同监管,广东不断提高开放条件下的金融管理能力和风险防控能力。

而今,伴随着中共广东省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中共广东省委金融工作委员会、广东省地方金融管理局成立,央地协同,逐步构建全覆盖的金融监管体制机制,做到同责共担、同题共答、同向发力,确保监管无死角、无盲区、无例外。

紧抓重点

牢牢守住金融安全底线

“不用抵押、不用担保,还是专门为灵芝设计的贷款?”梅州平远县三达村“产业村长”杨先生对平远农商银行派驻的乡村金融特派员所讲的话充满怀疑。直到“叮!”收到20万元“灵芝贷”信用贷款到账的短信后,他感慨道:“现在银行把服务送上门来了。”这是广东省农信联社“农村金融(普惠)户户通”工程给村民们带来的真实感受。同样,这也是改制后的广东农合机构焕发新活力的生动注脚,此前,广东通过三年时间,创新定向帮扶、有力打击逃废债等措施手段,完成了农信社改制农商行工作,累计处置风险包袱1500亿元。

农信改制是广东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的关键一战。“广东坚定不移通过深化改革彻底化解农合机构风险、破除农合机构风险‘周期律’,全面革新农合机构体制机制、提升农合机构服务‘三农’发展和乡村振兴能力。”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广东监管局局长裴光指出。

广东“十四五”规划提出,要完善金融风险防范化解长效机制,加强风险排查和风险应对,强化风险和监管信息共享。像农信改制等化解风险案例的背后,是近年来广东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底线的努力,为经济稳定发展筑牢“防火墙”。

在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方面,广东近年来实现了三个“有效下降”,即银行不良贷款率、高风险中小金融数量和非法集资发案数均明显下降——广东已基本完成以农合机构为代表的地方中小法人金融机构风险处置工作;截至2023年末,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非法集资新发案件数量逐年有效下降,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连续四年在全国平安建设考评中名列第一。

金融风险的突出特点是点多面广、传染性、外溢性强,近年来形态更是日益隐蔽复杂。以非法集资为例,案件数量、涉案金额、涉及人数等一度居高不下。

切实防控金融风险,须打好主动仗。针对新挑战,广东金融监管部门近年来实现了被动打击到主动处置的根本性转变。在强化金融监管时,特别关注此类复杂风险的源头治理和防控。

如针对非法集资全链条治理持续深化,广东金融监管部门制定实施“一案一策一专班”、挂图作战、领导包案、分级分类管理等案件处置制度,紧盯重点区域、重点案件,列出时间表、路线图,有力有序推进风险化解,广东非法集资案件高发频发态势得到扭转。

此外,广东还完成了对私募基金、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的风险排查,存量风险显著下降,各类交易场所清理整顿工作也已完成并建立长效监管机制。

在积极稳妥防控重点领域风险方面,广东也动作频频。为落实房地产“金融16条”,广东统筹抓好风险防控和合理融资支持,通过“白名单”项目授信300多亿元,通过发债等融资方式助力拓宽省内房企融资渠道,房地产领域债券余额超2000亿元,最大力度支持和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在依法严厉打击证券违法活动方面,广东证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坚持“零容忍”态度,强化监管执法高压态势。2023年,广东证监局处罚当事人数量和处罚金额较上年实现大幅提升,加速形成“不敢违”的市场氛围,实现查处一案、警醒一片、治理一域的效果。

防患未然

扎实筑牢权益保护“防火墙”

图之于未萌,虑之于未有。新时代做好金融风险防范,必须下好“先手棋”。为了让风险可以被提前预警,广东近年来积极适应新型信息化技术趋势和金融数字化转型浪潮,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监管科技,扎实推进地方金融风险监测防控“金鹰系统”建设。

2022年上半年,广东省地方金融风险监测防控中心通过其“金鹰系统”监测发现省外某集团旗下财富管理公司疑似在广东省内正在开展非法集资活动,随后及时摸排情况,立即向有关地市预警风险。2023年四季度,该财富公司注册属地的公安部门对该公司立案调查。防控中心提前成功预警有效阻隔了风险入侵,推动了案件处置。

防控金融风险,要提高前瞻性和主动性,既要抓末端、治已病,更要抓前端、治未病。在广州,建立了全国首个私募投资基金行业数字化线上综合服务平台——广州私募基金“瞭望塔”平台系统。该系统主要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科技手段,可监测预警地区私募行业包括行业风险指数、企业风险特征、辖内高风险企业名单、私募产品数量及类型等。

监测预警、舆情分析、非法金融广告识别、线索举报投诉小程序……通过打造“千里眼、顺风耳”,广东近年来进一步提高监管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还包括建设大数据风险预警系统、区域特色报表、RPA(机器人流程自动化)等系统,探索运用联邦学习技术识别早期风险;还创设广州地区监管示范区,在全国率先强化对省会城市金融服务和监管。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是金融工作中最贴近人民、与人民联系最为紧密的领域。近年来,在加快构建“大消保”工作格局方面,广东不断建立完善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协调机制和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压实金融机构主体责任,推动构建责任清晰、高效顺畅的消保工作体系,筑牢金融消保“防火墙”。

根据2023年机构改革方案,中国人民银行有关金融消费者保护职责,以及中国证监会的投资者保护职责划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由其统筹负责。“从分业监管,到统筹监管,是金融消费者保护制度上的一次重大变革,有效避免了重叠监管、监管真空、监管尺度差异等问题的出现。”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任志宏指出。

坚持标本兼治,化解突出矛盾。近年来,广东积极推进第三方组织等提供金融投诉纠纷调解服务。围绕保险退保、信用卡投诉、车险理赔、个人住房贷款提前还款等投诉相对集中领域,系统研究解决办法。

2021年,广东正和银行业保险业消费者权益保护中心揭牌,金融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不断向前迈进。据悉,正和消保中心成立以来,累计接收金融消费咨询和投诉调解超7万件,办理投诉和调解3.67万余件,成功解决2.3万件,涉及金额20多亿元,投诉和解率57.87%,纠纷案件调解成功率73.88%。

政府引导、市场自律和社会监督相结合的金融消保共治格局已经在广东形成。在增强公众金融风险识别能力、强化消费者宣传教育方面,近年来,广东金融业创新推出了一系列金融科普活动,如通过粤港澳大湾区金融素养教育公益联盟等平台,为群众提供通俗易懂的宣传内容,同时还通过进农村、进社区、进校园等“五进”活动现场开展宣传,有效助力公众金融素养提升。

手机扫码浏览
中国政府网 江西省人民政府 南昌市人民政府 信用江西 信用中国
首页  |   网站地图  |  联系方式  |  郑重声明  
赣ICP备10201756号    主办单位:青云谱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南昌市广州路268号 邮编:330001    Copyright 2020 南昌·青云谱区网站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标识码:3601040001    赣公网安备 36010402000062号
版权所有:青云谱区人民政府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青云谱区人民政府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