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怀版
  • 无障碍
分享到:
索引号: s696131--2021-0147 主题分类:
发布机构: 青云谱区人民政府 生成日期: 2021-10-11
文件编号: 有效性: 有效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政府工作报告
  • 浏览量:
  • 【字体:     

区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文件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21年10月11日在青云谱区第十七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区人民政府副区长、代理区长  汪众华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五年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团结一心、积极进取,圆满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

五年来,我们转型升级促发展,综合实力稳中有进

——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2%;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10亿元大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1%;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2%;实际利用内资年均增长21%;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19.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升至4.7万元,年均增长7.7%。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登记常住人口较十年前增长10.2%,是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中心城区。

——产业体系提档升级。初步形成“3+5+X”产业发展体系,规上服务业企业数量和营业收入实现翻番,江南云港产业园获评“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工作获国务院办公厅通报表彰和省政府通报嘉奖。

——重点项目提速扩容。积极组织参加各类大型招商活动,签约项目总额645亿元。成立全省首支双创基金,形成总规模6亿元的基金方阵,通过基金招商引入的斐耳科技公司连续两年入选潜在独角兽企业榜单、中德生物公司获评2021年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称号。实施省市区重大重点项目260余个,总投资额超900亿元,全市最大商业综合体王府井开业运营。

五年来,我们改革创新优服务,内生动力有效激发

——改革攻坚富有深度。全面完成机构改革和12个行政村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新经济产业集聚区成为全省首个由中心城区工业园成功转型的城市综合功能区。市民服务中心正式运行,123项行政审批事项实现“一枚印章管审批”,385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只跑一次”或“一次不跑”。在全市老城区中率先完成国有平台改革,重组成立区国投集团并成功通过AA评级。

——科技创新富有热度。县域科技创新能力稳居全省前二,R&D经费累计投入近90.2亿元。技术合同交易登记额从0.17亿元增至5.2亿元,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从2015年18家增至91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从2018年45家增至99家。现有国家级、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4个,省级创新创业孵化基地2个,博士科研创新中心1个。获评“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区)”“第三批省级创新型县(市、区)建设试点单位”。

——优化服务富有力度。持续用好“阳光驿道”,成功为企业解决问题1451件。“财园信贷通”为106家企业发放贷款11.7亿元。深入开展“映山红行动”,6家企业进入省市重点上市后备企业库,阳光乳业上市申请获证监会正式受理。引进国内外顶尖人才1名,国家级、地方领军人才20名,市级高层次人才总量列全市第三。连续三届获评“全省最佳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县区”,新经济产业集聚区获评“全国模范劳动关系和谐工业园区”“全省第一届十佳优化营商环境工业园区”。

五年来,我们建管并重美环境,城市魅力明显提升

——城市功能日趋完善。深入实施“美丽南昌·幸福家园”等城市建管整治提升行动,累计投入62亿元实施近300个项目。完成棚改项目28个,拆除面积200万平米,释放土地空间近4000亩。积极配合省市重大重点项目征迁工作,助推九洲高架、洪都高架、昌南大道快速路相继通车,地铁三号线穿境而过;全面启动57.9公里道路新建改建工程,完成28.9公里;新建公共停车场34个,新增泊位8383个,全省单体量最大的立体停车场江耐停车场投入使用。完成2.21万户老旧小区改造,其中洪都老生活区整体提升改造赢得《人民日报》《新华网》等央媒点赞。

——城市管理精细创新。开展垃圾分类、厕所革命和“三线六边”整治等系列工作,市容市貌明显改善。在全省率先启动“互联网+智能垃圾分类”试点,率先建成“智慧公厕”。青云谱南路、北路铁路沿线风景带成为全市“典范”。京新实践、“小叮当”城市环境治理模式得到市委、市政府肯定,并在全市推广。

——城市环境持续改善。创新污染源监管模式,构建全覆盖的大气污染热点网格智能监管平台,PM10年均浓度总体下降27.1%,PM2.5年均浓度总体下降35.6%,空气质量优良率总体上升15.7%。严格落实“河长制”,象湖、梅湖水质整体提升。中央、省环保督察信访件全部整改到位,销号率保持全省前列。

五年来,我们持之以恒惠民生,幸福活力不断增强

民生支出占比保持在55%以上,率先在全省开展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试点工作,票决项目全部高质量完成。

——社会保障全面加强。累计新增城镇就业4.7万人;通过“才聚青云”等系列就业创业活动,提供就业岗位5.1万个;“青云谱-洪都”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移交工作得到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肯定。投资76.16亿元,建成1.4万套安置房,总建筑面积251万平米,占全市四分之一;十字街安置小区成为全市棚改以来首个竣工交付的综合性安置小区。社会救助、医保、退役军人服务和国防动员工作走在全省前列,获评全国“救急难”工作试点单位、全国服务类社会救助改革创新试点单位、全国首批医保精细化管理服务典型案例优秀奖,实现全省“双拥模范区”九连冠,近两年征兵五率排名全省第一。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教育工作位列全市第一方阵,投入近3.2亿元,新建改建学校10所;与江西师大、南师附小、南昌三中、南昌二十八中合作办学,获评全省首批“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达标县区”;青少年竞技体育领跑全省,在省级以上赛事中荣获31项大奖。发展健康事业,市第五医院广州路院区投入使用;获评“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和“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区”。疫情防控交出确诊病人“零病亡”、医务人员“零感染”的优异答卷。完善配套服务,建成“1+5+X”社区邻里中心26个,构建“15分钟社区生活圈”。推动文旅繁荣,八大山人梅湖景区成功创评国家4A级旅游景区;建成全国首个以货币文化为主题的南钞工业旅游项目;青云谱镇获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灯彩之乡”,城南龙灯入选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十佳实践案例。

——社会治理全面深化。三级综治中心完成实体化建设,智慧平安小区建成45个,天网“雪亮工程”高清探头增至4030个;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阶段性成效;重点开展打击涉众型经济犯罪和反诈工作,挽回群众损失2429万元。持续推进重点行业领域安全整治,全区未发生较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公共安全指数从93.5%升至98.4%;获评全省“三无”先进县区称号。

与此同时,人民防空、民族宗教、外事侨台、统计审计、机关事务、妇女儿童、青年老龄、残疾人、科普、红十字、慈善、关心下一代等工作,都取得了新进步。

各位代表,五年来,政府自身建设在大战大考中得到进一步强化。我们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得到巩固深化,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有效压实;纵深推进“五型”政府建设,区政府办荣获2020年全省政府系统“五型”政府建设先进集体,青云谱镇荣获省级“五型”政府建设示范乡(镇、街道);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高质量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1041件,办复率和满意率均达100%。

各位代表!成绩来之不易,凝聚共识共为!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指引,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离不开历届班子、历任领导奠定的坚实基础,离不开区人大、区政协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凝聚了全区人民的智慧结晶和辛勤汗水,体现了全区党员干部的拼搏奋斗和无私奉献!在此,我谨代表区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行各业的全区人民,向一直以来关心、帮助青云谱区建设和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我们深切体会到,做好政府工作:

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紧紧依靠区委的坚强领导,锐意进取、实干担当,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赢得了企稳向好的局面。我们深切体会到,讲政治就把牢了“定盘星”。

必须担当务实谋发展。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解难题,用发展的思路拓空间、兴产业,用发展的理念扩投资、促消费,激发了新动能、拓展了新空间、构筑了新格局。我们深切体会到,谋发展就牵住了“牛鼻子”。

必须与时俱进勇创新。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大胆探索,解决了棚改征迁、旧城改造、路网贯通等一系列难点问题,形成了青云谱经验,打造了青云谱样板,体现了青云谱作为。我们深切体会到,勇创新就下好了“先手棋”。

必须尽心尽力惠民生。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用政府过“紧日子”换群众过“好日子”,实施了一大批群众关切、社会关注的回迁安置、教育医疗、居家养老等民生实事,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我们深切体会到,惠民生就找准了“落脚点”。

必须廉洁奉公守纪律。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坚决防止“四风”问题反弹回潮,切实管好用好“钱袋子”,做到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我们深切体会到,守纪律就守住了“生命线”。

各位代表!成绩来之不易,未来更需努力!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主要表现在:产业转型不快、服务业总量不大,缺乏“专精特新”项目;商业布局不优,“北强南弱”的局面亟待改变;财政收支不平衡,土地利用效率不高;城市基础设施和民生配套服务距离省会中心城区的要求和广大群众的期盼还存在一定差距;政府自身建设任重道远。对此,我们将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的目标要求

今后五年,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刚刚闭幕的区第十三次党代会,科学描绘了青云谱今后五年发展的蓝图,提出了明确的目标,指明了具体的路径。我们将坚定信心决心,奋力拼搏争先,积极担当作为,谱写好青云谱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新篇章!

按照区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的指导思想,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及“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十四届十三次全会、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和区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生态人文都市区、产业创新未来城”战略定位,按照“打造新时代南昌中心城区新样板”目标要求,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推进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向创新要动力,向改革要活力,向开放要潜力,积极培育产业集群,科学布局都市商圈,持续擦亮文化名片,合理优化交通路网,强力推进城市更新,不断提升城市颜值,奋力实现老城复兴、城南崛起。

今后五年,我区经济增长主要预期目标是:

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00亿元;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速达到8%左右;

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速达到8.5%左右;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速达到8.1%左右;

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达到6.5%左右。

三、今后五年的主要任务

围绕今后五年的目标要求,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深化改革创新,增强跨越发展的“青云谱后劲”

坚持“抓改革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优服务就是优效能”的理念,全力促进改革提速、创新提质、服务提效。

——打好科技创新“攻坚战”。搭建科研平台,推进产学研一体化,积极寻求与省内外大院大所及名校合作,围绕生物医药、冷链物流、检验检测等领域,谋划、引入、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产业带动力大、科技成果转化率高的创新研发平台,争取新增市级以上研发平台和创新载体8个。壮大创新主体,遴选一批优质科技型中小微企业,作为上规升级重点培育对象;力争到2023年,新增市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6家;力争到2025年,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30家,独角兽(潜在、种子)、瞪羚(潜在)企业突破4家。释放人才红利,积极探索“引得进、用得好、留得住”的高层次人才激励机制,完善人才服务保障体系,积极筹建区级人才公寓,吸引更多人才聚集青云。

——打好深化改革“主动战”。提升国有平台能级,支持区国投集团做大做强,放大国有资本功能,推动信用评级达到AA+,力争总资产两年翻一番、五年翻两番。提升政务服务效能,推进“赣服通”4.0版青云谱分厅建设,推动市县乡村四级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做到高频事项全市通办、部分事项跨省通办,实现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就近办、不求人”。提升开放合作水平,抓住江西设立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的契机,积极承接沿海地区产业外溢、央企二次布局、领军型头部型企业“二次创业”,支持建工国际、智慧建筑科技等公司“扬帆出海”。

——打好营商环境“持久战”。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深入推进“转作风、优环境”活动,持续落实县级领导挂点机制,畅通政企互联互通渠道。强化资源要素保障,继续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针对企业在用电、用地、用资、用工等方面存在的困难问题给予全方位保障,积极帮助企业破解发展难题。加快企业上市步伐,深入推进“映山红行动”,推动阳光乳业、中德生物、普瑞丰等优质企业上市;力争2022年推动区属国企在新三板挂牌,三年内市值突破10亿元、股权融资超4亿元。

()筑牢产业根基,积蓄支撑强劲的“青云谱实力”

牢固树立“产业兴则区域兴、产业强则区域强”的思想,坚持志存高远与脚踏实地相结合,积极建链、延链、强链、补链,引进培育一批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广、带动系数大、综合效益好的主导产业。

——产业转型实现新突破不断健全产业链条,形成多业并举、多点支撑、多元发展的现代化产业集群。形成2个1000亿产业集群,依托江南云港产业园、运服通平台,布局快递智能分拣中心、智慧物流等新兴业态,形成商贸物流产业集群,力争拥有4A级物流企业3家,省级重点商贸物流企业7家,社会物流总额突破1000亿元;发挥省一建等建筑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从勘探、设计、施工、监理等方向延伸补齐建筑全产业链,引进一批“中字头”建筑企业落户,构建覆盖建造全过程的建筑产业集群,力争产值突破1000亿元。形成1个500亿产业集群,分批次、分步骤推动辖区内专业市场改造升级,积极探索统一结算模式,力争完成2个市场异地搬迁、3个市场规范整顿和2个市场提升改造,努力实现从传统向现代、从粗放向集约、从线下向线上的转型,打造环境整洁、秩序井然、业态完备的现代化专业市场集群,力争交易额突破500亿元。形成2个200亿产业集群,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力争数字经济规模超200亿元;依托昌南医药物流园、高性能医疗器械产业园,聚焦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医美服务、医药流通等领域,打造特色明显、优势突出的生命健康产业集群,力争主营业务收入突破200亿元。

——在招商引资上实现新突破。开展驻点招商,外派招商专业队伍驻点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闽东南等地区,力争引进项目75个以上,其中“亿元”项目20个以上,“20亿元”项目10个以上。开展以商招商,深化与各行业协会、商会合作,搭建招商资源共享平台,邀请上下游企业来区考察和对接洽谈。开展基金招商,成立专项产业基金,谋划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力争新引进15家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领军企业。开展楼宇招商,大力实施“填楼行动”,力争每年培育1栋“亿元楼”;深入实施“强村计划”,高效利用50余万平米村集体产业用房,发展“楼宇经济”,积极培育一批经济强村,做大做强“镇街经济”。

——在项目推进上实现新突破。一心一意谋项目,力争新增100个项目列入重大重点项目库。争分夺秒推项目,开展项目大会战活动,挂图作战、细化任务、倒排工期,坚持“每周一察看,每旬一跟进,每月一调度”机制,确保项目按期推进。齐心协力保项目,完善领导挂帅和督查考核机制,做到属地单位勤协调,服务部门强保障,加快破解审批、供地、交通、资金等难题,同步完善项目周边规划布局、基础设施配套,保障项目顺利建设。

()凸显功能优势,打造活力四射的“青云谱板块”

围绕规划落子,结合当前实际和未来发展,构筑特色鲜明、亮点突出、各具魅力的功能板块。

——打造都市工业板块将新经济产业集聚区作为产业转型的主战场,推进低效用地再开发,力争清理盘活低效用地1000亩,亩均产值超300万元。助推市工业控股、旅游集团、国资控股等企业有效盘活我区内市属国资平台近2000亩低效土地,积极招引占地少、附加值高的优质都市工业项目入驻,推动“工业上楼”,力争全区培育、引进规上都市工业企业10家。

——打造商繁荣板块振兴北部商圈,以洪城路、解放西路为中心,依托王府井、印象汇等,进一步丰富消费业态,引进优质品牌,发展夜间经济,打造辐射全市的地标性商圈,实现“北部振兴”。繁荣西部商圈,以施尧路、京山南路为中心,依托梅湖·象湖文化旅游区,加快中大汇五星级酒店建设,引入运动健身、餐饮休闲等业态,推动文商旅融合发展,实现“西部繁荣”。培育南部商圈,以广州路、城南大道为中心,引进大型商业综合体,打造集总部大楼、精品商业、生态居住为一体的区域性消费中心,填补城南商圈空白,实现“南部兴起”。

——打造老城复兴板块高标准规划建设“生活秀带”,科学开发利用老工业基地丰富的工业遗存、特色资源、要素禀赋,重点谋划16栋15.7万平米洪都老厂房招商工作,将“工业锈带”打造成集城市记忆、科创文创、军民融合、休闲体验为一体的“生活秀带”。高标准规划建设“创意样板”,按照“北科创、中商业、南文创”布局,采用“综合开发+产业引擎+轨道交通”模式,围绕江铃1700亩可开发利用土地,发展科技、商务、文化等业态,建设集文商居为一体的“创意样板”。

——打造文娱融合板块。聚焦目标构筑“旅游旺地”,启动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加速推动八大山人梅湖景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力打造梅湖象湖生态文化旅游带,实现全区旅游人次两年翻番。深挖底蕴构筑“文化高地”,擦亮八大山人、汪大渊、梅汝璈等独具青云谱魅力的文化旅游品牌,举办“八大山人”文化艺术节、“城南龙灯”全国灯彩邀请赛和花朝节等特色节庆活动,打造南昌文化新地标和全国性的文化艺术交流中心。丰富业态构筑“休闲福地”,重点依托梅湖、象湖和花博园,大力推进梅湖湾文旅公园、1962文创园等文旅项目建设,发展特色民宿、文化餐饮、会展演艺等产业,打造主客共享的城市会客厅和网红打卡地。

(四)优化城市形象,建设美丽宜居的“青云谱家园”

围绕“中兴”布局,坚持精心规划、精致建设、精细管理、精美呈现,打造“天蓝地绿、水清景美、路畅街净”的城市环境。

——大力织密城市交通路网。打通“大动脉”,积极配合九洲高架东延工程,加快启动广州路西延、上海路南延工程,完善“四横六纵”交通体系,实现5分钟“上高架、进环线”,争取第三轮轨道交通在我区科学布局。消除“中梗阻”,完成洪都南大道-三店西路贯通、金鹰路-青云谱路下穿拓宽工程等22条“断头路”建设。构建“新循环”,完成洪都新城32条道路建设,力争今年底形成新溪桥东路、新溪桥南路、博文路、广州路“回字形循环”。

——大力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推动市场化改革,构建环卫执法和市政园林“一体化”大城管格局,实现环卫保洁、市政园林管护市场化全覆盖,成为全市“管、监、养”改革示范区。促进品质化升级,采取“微更新”“渐进式”方式,全面提升城市综合环境和功能品质,对主干道和重要区域进行综合改造,扮靓青云谱“第一印象”。提升精细化水平,形成分工专业、高效协调的精细化管理机制,建立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全程无缝衔接体系,建设区级生活垃圾分拣中心,打造全市生活垃圾分类样板区。

——大力提高城市功能品质。努力实现开门见绿,全力推进洪都航空文化园建设,精细规划“邮票绿地”建设,增加绿化面积约43万平米,人均增加1.2平米。彻底消除城市内涝,积极配合南北连通渠建设,加快老城区雨污分流和污水管网建设,建成完善的地下管网排污排涝体系。全面改善人居环境,完成44个社区、78个小区旧改任务,推行“1+5”民主协商治理模式,破解长效管理难题;分批完成二进社区等一类D级危房改造,让百姓住得放心。

——大力保护城市生态环境。严守环保要求,按照碳达峰碳中和国家战略部署,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逐年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严格环保制度,坚决把好环保审批关口,落实好生态环境建设监测评估与督查考核制度。严管环保问题,坚决妥善处置群众关心关切的问题,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                             

(五)增进民生福祉,彰显以人为本的“青云谱温度”

坚持发展为民、发展惠民,力争民生支出占比保持在60%以上,用心、用情、用力办好民生实事,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归属感、荣誉感。

——让群众生活更踏实千方百计稳就业,确保新增就业2.75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下;持续唱响“才聚青云”品牌,新增省级创业孵化基地2-3个;努力实现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提升。全力以赴保基本,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确保养老保险参保率超过98%;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建立更加灵敏的“救急难”发现机制和更加有效的“七彩虹”救助体系。精准发力解民需,完成约6700套安置房建设及安置回迁工作,坚决保障群众“住有所居”。

——让群众生活更美好“青云教育”创品牌,全面落实“双减”政策,规范培训机构办学行为;全面消除高收费幼儿园;全力推进7所学校建设,引进3-5家国内一流教育集团合作办学,打造全省义务教育样板;大力支持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打造技能人才高地。“青云健康”出特色,完善基层中医药服务体系,推进“国医堂”升级,打造“15分钟中医药健康圈”;在现有9所专科医院基础上,引进优质资源打造特色专科医疗体系;着力打造省市领先、满足全生命周期需要的健康卫生服务体系,落实全面放开三孩政策及配套措施,新增20家孕前、产后及普惠托育机构,完善居家社区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实现居家养老服务覆盖率、老年人养老补贴覆盖率“两个100%”。“青云便民”树口碑,优化“1+5+X”社区邻里中心功能,丰富快递物业、家政服务、托幼等特色衍生业态,满足居民多样化生活服务需求;打造国家5A级婚姻登记机关,成为全省样板。

——让群众生活更安心严控疫情防线,有序推进新冠肺炎疫苗接种,抓实抓细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筑牢稳定红线,深入推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推进智能安防全覆盖;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非法集资等违法犯罪行为;推进“尊崇工作法”落地见效。守住安全底线,全面压实安全生产责任,加强食品药品安全防控、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坚决防止重特大事故发生。

(六)提升履职能力,展现奋勇争先的“青云谱担当”

持续深化“五型”政府建设,大力弘扬“三牛”精神,切实改进工作作风,不断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坚持依法行政。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制度,切实将政府活动全面纳入法治轨道,让每位群众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实现部门间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认真执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各项决议和决定,做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理、民生实事人大代表票决制工作。

——坚持务实勤政。强化担当意识和责任意识,营造“说一件、做一件,做一件、成一件”的工作作风,大力推行“一线工作法”,坚持在一线推进项目、在一线服务企业、在一线改善民生。加强绩效考核,通过“奔牛奖”“蜗牛奖”等奖惩办法和“啄木鸟”曝光机制,提高干部抓具体、抓落实的执行力,实现“工作项目化、项目责任化、责任具体化”。 

——坚持廉洁从政。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严厉整治“怕慢假庸散”作风顽疾。加强行政效能监察,发挥审计监督作用,对公共资金、公共资源、国有资产等方面实行审计全覆盖。加强财政资金预算管理,确保“该花的钱一分不少,不该花的一分不花”。

各位代表!崭新征程已开启,人间万事干则成。面对34.9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们唯有实干实在,方能不负众望;面对43.2平方公里未来可期的热土,我们唯有善作善成,方能不辱使命。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以坚忍不拔的毅力、勇攀新高的斗志、只争朝夕的干劲、勤勉为民的情怀,凝心聚力、开拓创新、勇于担当、攻坚克难,为进一步“巩固提升发展首位度、充分彰显省会担当”,奋力打造新时代南昌中心城区新样板而不懈奋斗!

《政府工作报告》注释

关联稿件

手机扫码浏览
中国政府网 江西省人民政府 南昌市人民政府 信用江西 信用中国
首页  |   网站地图  |  联系方式  |  郑重声明  
赣ICP备10201756号    主办单位:青云谱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南昌市广州路268号 邮编:330001    Copyright 2020 南昌·青云谱区网站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标识码:3601040001    赣公网安备 36010402000062号
版权所有:青云谱区人民政府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青云谱区人民政府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