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怀版
  • 无障碍
分享到:
索引号: s696131--2022-0019 主题分类:
发布机构: 青云谱区人民政府 生成日期: 2022-01-14
文件编号: 有效性: 有效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青云谱区人民政府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
  • 浏览量:
  • 【字体:     

——2022年1月13日在青云谱区第十七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青云谱区人民政府区长 汪众华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区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21年工作总结

刚刚过去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区上下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围绕“生态人文都市区、产业创新未来城”战略目标,扎实开展“空间大清理”“项目大推进”“环境大整治”“作风大转变”等行动,众志成城、担当实干,经济社会发展积极向好,圆满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为打造新时代南昌中心城区新样板,实现老城复兴、城南崛起打下坚实基础。

(一)以产业转型为主线,综合实力稳步提升

一年来,我们实施产业高质量发展十大提升行动,不断优化多极支撑现代产业体系,实现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经济增长提速进位。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12.3亿元,增长15.5%。预计地区生产总值390亿元左右,增长9%左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8亿元左右,增长17%左右;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48亿元左右,增长25%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8%左右;实际利用外资21775万美元左右,增长6.1%左右。各项经济指标保持“稳中有进、进中向好”的良好态势。

产业基础更加夯实。现有规上工业企业30家,江铃集团、阳光乳业等4家企业获评市级重点工业企业。规上服务业企业101家,4家企业获评市级以上服务业龙头企业;限额以上贸易单位312家,省级重点商贸物流企业4家,市级电商示范企业(基地)4家。洪都夜巷、印象夜坊、王府井等夜市街区形成潮流商圈,总营业额超15亿元,王府井正街获评首届“南昌市诚信示范街区”。

文化旅游亮点纷呈。八大山人梅湖景区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梅汝璈故居入选江西省百处革命旧址保护利用案例;南钞公司入选省级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区文化馆成功创建国家一级馆。举办厦门文旅招商推介会,签约金额6.75亿元;举办“遇见”系列文旅活动,累计接待游客46万余人次。

开放招商捷报频传。组织参加招商活动9场,签约金额87.3亿元;接洽客商300余批次,引进项目51个,总投资210.7亿元;其中,引进20亿元以上项目2个,亿元以上项目46个。策应大南昌都市圈战略部署,积极结对永修县。

项目建设如火如荼实施重大重点项目84个,开工率100%,总投资额728亿元,增长32.7%,其中列入省、市重大重点项目34个,总投资额376亿元。三、四季度列入全市集中开工项目11个,总投资额111.2亿元,项目数量和投资额位列中心城区第一。

(二)以改革创新为引领,发展动能加速释放

一年来,我们坚定不移深化改革、优化服务、务实求新,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动力持续增强。

深化改革逐步推进。稳妥推进行政机构优化调整和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区市民服务中心全面开放,大力推动“全科受理大一窗”改革、“四级一体”平台建设。初步完成环卫作业市场化改革。区国投集团实现市场化改革,通过AA评级,总资产破百亿大关,达到102.6亿元。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企业开办时长由3个工作日压缩至3小时。为重点项目提供“全程导办”服务,办理营业执照200户。持续用好“阳光驿道”平台,为辖区企业解决问题470余件。创新推出“青联贷”,意向贷款2亿元;“财园信贷通”放款2.65亿元。设立区普惠金融服务中心,协调发放普惠贷款52.7亿元。“获得信贷”指标在最新年度“优化营商环境”评价中位列全省第一。阳光乳业首发上市申请获证监会受理,华宏汽车集团完成上市前股改,均入选全省“映山红”企业库。

科技创新喜结硕果拥有科技型中小企业112家,技术合同登记交易额6.4亿元。新增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2家。引进一批高层次人才,硕士171名,博士6名。江西电建和江铃股份分别入选省“揭榜挂帅”单位和攻关项目选题;中德生物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江铃华翔获评省级“专精特新”企业;斐耳科技入选省潜在独角兽企业名单。

(三)以品质提升为核心,城区面貌明显改善

一年来,我们坚持基础建设和功能完善并重,生态保护和空间拓展并举,城市品质全面提升,城市颜值不断刷新。

发展空间不断拓展深入推进“空间大清理”百日攻坚行动,盘活清理全区低效用地570余亩。投资10亿元,改造17个老旧小区,面积达300万平米,洪科社区改造模式得到省委主要领导和住建部高度肯定,并在全国推广。高位推动二进社区棚改项目。大力开展“填楼行动”,盘活楼宇11栋,成功培育1栋“亿元楼”。

路网建设步伐加快完成洪都新城一、二期路网建设14.7公里,环洪都老厂区“回字形”路网基本形成;打通金鹰路等3条“断头路”,提升改造朱桥东路等3条城区道路。高效完成九州高架东延项目拆迁,得到市委主要领导批示肯定。

城市形象有效改观。完成152公里市政道路下水管网清淤、12万米空中管线整治工作。为老旧小区加装电梯14台。建成洪都童趣广场等5个邮票绿地;启动洪都航空文化园建设。设置10个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点位,实现辖区水域监测全覆盖。23件省环保督察“回头看”信访件全部整改到位。

(四)以民生保障为重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一年来,我们坚持“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民生类支出累计投入18.4亿元,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4.6%。9件人大代表票决民生实事工程项目全部完成。

社会保障坚实有力。新增城镇就业人数6553人;开展“才聚青云”系列招聘会47场,举办“10万人才来昌留昌创业就业”校招活动39场,达成就业意向4571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7057万元,扶持创业274人,带动就业601人。完成区福利院提升改造;完善救急难“七彩虹”帮扶救助机制。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3.3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1.8万人,基金支付1.36亿元,做到“应保尽保,应付尽付”。

社会事业担当有为。投入5.8亿元,推进博文学校等5所学校建设;新增公办幼儿园4所;与江西师大、南师附小签约合作;全面落实“双减”政策;连续6年获评“江西省青少年业余训练十强县(市、区)”。与五家省、市级大型综合医院深度合作,医联体签订全覆盖;投入800万元建成疾控中心PCR实验室;新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业务用房3400平米。建成嵌入式养老院5家,青英社区获评“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建成托育机构3家,幼儿园托育位新增700个。建成社区邻里中心13个,提升改造社区活动场所37个,实现“15分钟生活圈”服务全覆盖。

社会治理和谐有序。建成公安“四个中心”智慧警务平台,打击电诈和涉毒犯罪成效位列全省前列,非法集资案件零新增,狠抓安全生产工作,全年未发生重大影响案(事)件和重大安全生产事故。人力资源市场清理整顿行动获人社部、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联合表彰,劳动仲裁案件结案率100%。完成全区基层武装部规范化建设,获评省征兵工作先进集体。网上信访三项考核指标列全市第一,获评全省信访系统“人民满意窗口”。获评全省食品安全示范区;京山街道获评全省综合减灾示范乡镇;城南村获评第二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五)以自身建设为抓手,履职效能显著增强

一年来,我们深入推动“五型”政府建设,干部作风、履职能力、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获评全市“五型”政府建设先进集体。

始终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深入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始终坚持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高质量办理人大代表建议68件、政协委员提案97件,办理历年未解决的建议和提案共计374件,办复率和满意率达100%。始终坚持政务公开,主动公开信息67572条。始终坚持有诉必应,12345政府服务热线共受理群众诉求19596件。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带头厉行节约、反对浪费,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反对“四风”,切实推动政府系统“作风大转变”。

与此同时,人民防空、民族宗教、外侨外事、对台事务、档案史志、统计审计、机关事务、防灾减灾、精神文明、爱国卫生、机要保密、工会、青少年、妇女、老龄、科普、残疾人、红十字、慈善、关心下一代等工作均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各位代表,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得益于区人大和区政协的大力支持,得益于全区上下的团结一心、拼搏进取。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行各业的全区人民,向所有关心和帮助青云谱建设和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青云谱区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诸多困难和不足:经济体量不够大,产业集聚度不够高;城市功能品质有待进一步提升,城市发展空间有待进一步拓展;教育、医疗等民生领域配套还不够完善;行政效能与“五型”政府建设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我们将直面不足和挑战,切实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不辱使命,不负人民。

二、2022年主要工作安排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书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江西篇章的开局之年,是南昌率先“作示范、勇争先”的关键之年,也是青云谱新一届政府班子全力实现“生态人文都市区、产业创新未来城”目标的第一个完整之年,做好2022年政府工作意义重大。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省第十五次党代会、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市委十二届三次全会精神,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稳住、进好、调优”原则,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全面、完整、准确贯彻新发展理念,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发展和安全,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积极策应“一枢纽四中心”建设,融入大南昌都市圈发展格局,围绕“生态人文都市区、产业创新未来城”战略定位,以“项目建设落实年”为主题,咬定争先进位目标,争项引资谋发展、争创特色亮品牌、争分夺秒抓落实,加快打造新时代南昌中心城区新样板,全力以赴推动城南崛起,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与省、市预期目标持平或略高,其中,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以上;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左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5%以上;实际利用外资增长6.5%左右;出口总额实现量稳质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左右。

围绕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七个方面工作:

(一)聚焦产业升级,夯实城南崛起根基

优化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建链、强链、延链、补链,促进产业链向两端延伸、价值链向高端攀升,产业能级不断提升。

都市工业。培育都市工业形态,依托辖区工业“退城进郊”腾退出的大量空间,重点引进现代物流业、建筑业、设计制造业、新技术工业等都市工业链主企业、龙头企业和平台型企业。搭建都市工业载体,依托新经济产业集聚区,聚焦低效用地再开发,建设新经济产业中心2个,推动“工业上楼”,力争招引亿元投资项目5个,其中开工项目3个。壮大都市工业集群,持续做大生命健康产业集群,以“两医一新”为基础,依托九州通数字健康创新平台、昌南医药物流园、海凭高性能医疗器械产业园等,招引大健康类企业20家以上;持续做大现代物流产业集群,力争新增省级重点物流企业1家,实现社会物流总额达700亿元。

文旅品牌。积极争取省、市支持,加紧推进象湖梅湖风景区建设,加快启动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省级文旅融合示范区建设,加速八大山人、梅汝璈、汪大渊、陈云旧居等旅游资源“连线成片”,加大支持南钞货币文化陈列馆、恒茂美术馆、1962文创园等项目建设力度,打造“一日游”精品文化旅游线路。举办“青云直上”群众文艺汇演、“遇见”系列、“八大山人”全国中国画写意作品展、“城南龙灯”全国灯彩邀请赛等特色文旅活动,丰富“文化+旅游”内涵。鼓励支持每个街道、镇、区打造各具特色的文化街巷、文化社区、文化厂区、文化广场。推进区图书馆争创国家一级馆,打造一批“孺子书房”,让全民阅读成为青云谱一道靓丽的风景。

商贸经济。丰富商业布局,力争引进京东超级体验店等项目,扩大十字街王府井商圈“虹吸效应”;在现有奔驰、沃尔沃、大众等4S店的基础上,积极引进红旗、宝马、奥迪等品牌,提升洪都南大道汽车消费特色街区“品牌效应”;加快广州路沿线商业地块出让,积极引进知名运营品牌,打造大型商业综合体,填补城南片区商圈空白,形成“商圈效应”。点亮夜间经济,挖掘一批集美食、购物、文艺、观光等业态为一体的夜间经济示范街、特色夜市商圈,打造航空路海鲜夜市、夜象湖街区等,构建南昌夜生活文化新地标。

做大数字产业。大力推进数字经济“一号工程”,抢抓数字产业密集创新和高速增长发展机遇,依托村集体产业用房和现有空置楼宇,重点培育软件信息、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数字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努力引进科技含量高、示范作用强、经济效益好的数字经济头部企业10家、网红流量企业10家,着力打造一批数字经济特色楼宇,高标准创建市级数字经济特色产业园,力争数字产业营业收入达80亿元。

(二)聚焦项目招引,筑牢城南崛起支撑

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的理念,全力推进“项目建设落实年”,大力引项目、建项目、推项目、保项目,切实增加有效投资,形成“滚雪球效应”。

招商引资突出创新基金招商,谋划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力争引进1-2家行业领军企业。推进楼宇招商,大力实施“填楼行动”,力争将江南云港打造成“亿元楼”。深化以商招商,谋求与区中小企业、建材、汽配等行业协会、商会合作,搭建招商资源共享平台。开展驻点招商,积极对接市驻外招商小分队,外派招商专业队伍驻点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闽东南等地区,增强专业招商实力,赢得更多商机。实行全员招商,充分利用“3+5”行业战线和“3+5”招商主阵地模式,做到千斤重担众人挑、人人身上有指标,让招商之花争相斗艳,让引资之果香飘满园。力争100亿元、50亿元以上项目实现零突破,确保签约20亿元以上项目3个以上,亿元以上项目15个以上,3000万元以上项目30个以上。

项目建设突出加快申报入库,力争谋划重大重点项目100个以上,列入省、市重大重点项目40个以上。加快开工建设,完善领导包片挂帅机制,常态化开展项目协调、推进、督查和考核工作,定期跟踪、精准掌握、高效推动在建项目,力争每季度开展一次集中开工活动。加快竣工投产,力争一批项目当年签约、当年开工、当年投产达效。

服务保障突出确保人员跟着项目走,建立重大重点项目“一项目一专班一领导”机制,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卡脖子”问题。确保资金跟着项目走,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到基础设施、产业转型等重点领域和重点项目建设。确保要素跟着项目走,加大国土规划协调力度,降低企业用地、用电、用气、物流等要素成本,确保项目引得进、落得下、建得成,让企业舒心、安心、爽心。

(三)聚焦改革开放,注入城南崛起活力

进一步解放思想、敢闯敢试、勇为人先,坚持市场化改革,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努力打造充满活力的中心城区样板。     

提高政务改革效能。继续做好机构优化调整工作。深化“放管服”改革,完善“四级一体”平台;推进“赣服通”青云谱分厅升级建设,“赣政通”移动政务平台广泛应用,形成“赣服通”前端受理、“赣政通”后端办理新模式,实现政务事项一网办、掌上办。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大力推进城市管理“管、监、养”改革,实现环卫保洁和市政园林管护市场化全覆盖。

拓宽多元融资渠道。抢抓中央预算内投资、企业债、地方专项债券、政策性银行贷款等政策机遇,主动争取上级资金;强化政银企对接,争取引入信贷资金10亿元以上。深入推进“映山红行动”,鼓励阳光乳业、中德生物、华宏汽车、普瑞丰上市,支持区国投集团在新三板挂牌。推动区属国有平台逐步向金融化、市场化转型,力争年融资能力达10亿元。

扩大开放合作范围。注重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放大“坐标系”、找准“参照物”,在全省、中部地区乃至全国明确一个对标的县(市、区),向优者学、与快者比、跟强者争、朝高者攀,增强“前有标兵、后有追兵”的紧迫感、危机感,奋力实现进位赶超。抓好江西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的重大战略机遇,加快对接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尤其要抢抓京港高铁全线贯通、南昌市与广东省七市战略合作的契机,积极争取更多项目落户我区。在大南昌都市圈框架下,加强与永修县在“文旅联线”“招商联动”“产品联售”等十个方面深度“联结”,实现发展双赢。

(四)聚焦创新驱动,激发城南崛起引擎

牢固树立“创新是第一动力”理念,将创新“关键变量”转化为发展“最大增量”,打造高端创新要素集聚“强磁场”。

搭建创新平台。鼓励支持有条件、有实力的科技企业和科研院所建设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力争新增市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1-3家。充分发挥创业创新基金引导作用,提高区两创基金、知识产权基金投资效率,推动创新型企业的招引和孵化。

培育创新主体。深入实施梯队培育计划,设立高新技术企业动态储备库、独角兽与瞪羚企业培育库,遴选高成长性企业入库重点培育,力争新增市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4家、独角兽与瞪羚企业1-2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120家,技术合同登记交易额超7亿元。

引进创新人才。积极建设青年发展型和青年人才友好型城市,推动建设全省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试点区。充分发挥南昌“人才10条”作用,持续开展“百场校招”“才聚青云”活动,提供就业岗位1.5万个,确保实现“10万人才来昌留昌创业就业”目标。稳妥推进基层人才招引等工作,探索制定人才服务措施,推进区级人才公寓建设,力争引进硕士研究生学历以上高层次人才100名,引进和培育创新创业团队3个。

(五)聚焦城市更新,提升城南崛起品质

坚持科学规划、精耕细作、绿色发展,确保城市建设不留败笔、少留遗憾,打造天蓝水清、宜居宜业的美丽青云谱。

推进片区综合开发行动。推动辖区土地集约再利用,助推工业控股、旅游集团、国资控股等市属国资平台在我区的低效用地再开发,力争成为全市乃至全省“城市更新”先行试点和标杆。洪都片区重点理顺土地权属关系,加快完成城市规划初步设计,择优招引16处老厂房开发合作伙伴,发展科创文创、军民融合、工业设计等新业态,打造国家工业遗址保护新样板;加快推进洪都航空文化园建设,力争年底实现主体完工。江铃片区加快1408亩土地连片开发步伐,启动路网建设,争取市级层面尽快启动象湖隧道连通广州路工程。广州路沿线片区在加快土地出让、引进优质商业业态的同时,实施立面美化、园林彩化、路灯亮化、景观人文化等工程,做靓做美广州路,打造青云谱的“长安街”。

推进交通路网畅通行动。积极配合开展昌南大道快速路匝道建设等“胡子工程”攻坚行动,助力九洲高架东延早日建成通车;力推洪都南大道贯通三店西路、金鹰路西延等工程早日启动;洪都新城道路建设突破18公里;完成强五路等12条“断头路”建设。新建江联、迎宾等7个社区公共停车场,新增2220个停车泊位,进一步缓解“停车难”。

推进基础设施完善行动。积极配合省、市旧改回迁和房源调拨工作,完成广州路西延旧改征迁项目;推广“洪科模式”,完成1.4万户老旧社区改造。启动象湖东岸综合安置小区周边22条道路管网建设,新增管网7.5公里;积极配合南北连通渠建设,启动污水提升泵站建设,有效解决城南片区内涝问题。推动邮票绿地、绿道、城市公园等建设,增加绿地面积350亩。

推进人居环境提升行动。分步实施23个城市环境综合提升项目,常态化开展围墙围挡、铁路沿线等专项整治,推动“马路本色”向背街小巷延伸;推进垃圾分类智能设备统一接入市级平台,实现实时监管。落实“碳达峰”“碳中和”战略部署,紧盯PM2.5、PM10等指标,狠抓大气污染防治,保持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加大水环境治理力度,实现辖区水体质量断面达标率100%;落实生态环境建设监测评估与督查考核工作,确保环保督察信访件及时销号。

(六)聚焦民生普惠,共享城南崛起成果

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力争民生支出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0%以上,切实用政府的“紧日子”换取群众的“好日子”。

让群众更有获得感。坚持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不断优化居民收入结构,提高中等收入群体比重。确保新增就业5500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下;落实农民工权益保障制度,打好根治欠薪攻坚战。持续扩大“全民参保”覆盖面,积极推广医保电子凭证,打造医保订单式服务2.0版,完善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兜牢民生底线。

让群众更有幸福感。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完成京山小学、博文学校建设,新增学位2880个;新增公办幼儿园2所,预计新增园位720个;深入推进“双减”一号工程;争取引进省、市优质合作学校1所,打造名校、集团校共同体10个。推动健康青云建设,抓实抓细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推进新冠疫苗接种应接尽接;完善特色医疗体系,打造儿童体检、妇女保健、中医理疗等专科品牌;推进“国医堂”提档升级,创建1家省级示范中医馆及基层热敏灸综合服务区,开展16家医疗机构中医药服务标准化建设,初步构建“15分钟中医药健康圈”。完善便民生活配套,依托邻里中心,挖掘培育一批社区社会组织以及居民社群,开展多样化公益服务;持续扩大社区康复站覆盖面;打造全省首个婚俗博物馆和国家5A级婚姻登记机关;落实全面放开“三孩”政策,新增孕前、产后及普惠托育机构4家;确保区养老服务中心投入使用,推动居家、社区与机构养老融合发展,实现全区养老服务覆盖率100%。

让群众更有安全感。筑牢平安基石,持续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成区矛调中心,有序推进智慧平安小区建设;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继续加大打击涉毒、电诈、垄断、传销、非法集资等违法犯罪的力度。严守安全底线,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入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对全区老旧危房实施分类整治;深入推进食品安全城市创建。营造稳定环境,健全公共突发事件应急指挥体系,完善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管理运行机制;深入推进“尊崇工作法”,完善双拥工作机制;持续推进集中治理重复信访工作,确保第二批重复信访问题化解率达100%。

各位代表,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奋斗的目标,2022年区政府将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力办好民生实事,遴选了12件提请人大代表票决候选项目,分别是:1.智慧作业项目;2.矛盾纠纷联合调处中心项目;3.青云邻里便民中心项目;4.15分钟中医药服务圈项目;5.老旧小区改造项目;6.“孺子书房”项目;7.楼道灯点亮工程;8.城南路、塔南路建设项目;9.平安青云谱智慧指挥中心和涉网违法犯罪线索发现分析平台项目;10.“断头路”打通工程;11.塔子桥南路、建设路、朱桥东路综合提升改造工程;12.前万(南菁)学校续建项目。上述12件民生实事项目,现提请各位代表审议。

(七)聚焦政府建设,展城南崛起形象

持续推进“五型”政府建设,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以新担当成就新业绩、新作为展示新形象。

推进依法行政。强化法治思维,有效开展“八五”法治宣传教育,打造集人民调解、行政复议、法律援助、公证等为一体的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严格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提升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水平。全面落实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依法接受人大监督,自觉接受政协监督,主动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深化政务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强化诚信意识深入开展诚信政府建设,全面提升政府公信力。坚守契约精神,积极兑现各项政策和承诺,绝不拖欠,保证“言出必行、行则立信”,切实打造诚实守信的营商环境;重点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个人诚信等重点领域信用建设,树立诚信典型,营造诚信氛围。

营造清正风气。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大力纠正“四风”,严防廉政风险。强化审计监督作用,加强政府投资类项目管控、严格国有企业资产监管、规范党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深入开展公职人员违规经商办企业和违规借贷等专项治理。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

锤炼实干本领。大力弘扬“马上办”“钉钉子”精神,树牢担当实干导向,对照忠诚干净担当“四有”干部标准,不折不扣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和区委重大决策部署,确保有令必行、有行必果,绝不允许“表态在嘴上,行动在会上,落实在纸上”。

各位代表!担当才有大作为,实干方能促崛起。发展,只有在担当中才能实现;蓝图,只有在实干中才能成真!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与伟大时代同行,与全区人民同心,全力以赴谋发展、脚踏实地绘蓝图,加快建设“生态人文都市区、产业创新未来城”,在携手书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江西的精彩华章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政府工作报告》注释

1.产业高质量发展十大提升行动:指南昌市开展的园区发展、重点产业、优强企业、招大引强、开放平台、科技创新、产业人才、产业资本、要素保障、营商环境等提升行动。

2.“全科受理大一窗”:指申请人通过区市民服务中心综合窗口一次性提交所需材料,工作人员将符合要求的材料分类流转到业务部门,部门办理后将结果反馈到综合窗口的服务模式。

3.“四级一体”平台:指南昌市开通的市县乡村政务服务平台。企业、群众可通过南昌市政务服务网、赣服通南昌分厅、“南昌掌上政务”微信小程序、南昌城市大脑以及自助一体机进行事项的查询和申报。

4.“阳光驿道”:指服务辖区内注册经营市场主体的领导干部挂点走访企业工作机制,着力帮助企业排忧解难。

5.“青联贷”:指区财政给予企业贷款贴息的政策。以银行一年期贷款产品为主,对符合条件的区内纳税企业在政策期间通过合作银行获得的贷款,根据企业区级税收贡献,增量部分给予企业年化不超过1%的贴息。

6.“专精特新”:指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专精特新企业主要集中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中高端产业,科技含量高、设备工艺先进、管理体系完善、市场竞争力强,在中小企业创新转型中发挥了较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7.“小巨人”企业:指创新能力强、市场竞争优势突出的国家级或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8.独角兽企业:指成立10年以内、估值超过60亿人民币、获得过私募投资且尚未上市的企业。潜在独角兽企业指成立10年以内、5年内估值不少于1亿美元,或成立5-9年、估值不少于5亿美元,获得过私募投资且尚未上市,具有成为独角兽企业潜质的企业。

9.亿元楼”:指进驻的所有企业一年创造的税收总额超过1亿元的楼宇。

10.联体:指区域医疗联合体,是将同一个区域内的医疗资源整合在一起,通常由一个区域内的三级医院与二级医院、社区医院、村医院组成一个医疗联合体。

11.“四个中心”:指反诈中心(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中心)、应急联动指挥中心(情指中心)、网安作战中心、教育培训中心。

12.网上信访三项考核指标:指网上信访及时受理率、按期办结率和群众满意率。

13.3+5行业战线:“3”指非公经济联络战线、平台战线以及驻外招商战线;“5”指都市工业、数字产业,建筑产业,商贸产业,文旅产业,大健康产业战线招商组。

14.3+5招商主阵地:指由青云谱镇、新经济产业集聚区、八大山人梅湖景区,以及三家店街道、洪都街道、徐家坊街道、京山街道、岱山街道组成的招商主阵地。

15.“赣服通”:指依托江西政务服务网和支付宝移动端,实现政务服务由PC端向手机端延伸的项目,是我省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推动政务服务一网通办的创新举措,可实现政务服务“一机在手、走遍江西”。

16.“赣政通”:指依托江西省政务外网、政务云建设的覆盖省、市、县(区)、乡(镇)四级全省政务部门的政务协同一体化大平台,可支撑全省80万用户开展移动政务办公。

17.“管、监、养”改革:指城市“管理、监测、养护”改革,按照综合化管理、属地化监管、市场化运作、专业化执法,实现“全覆盖监管、网格化定位、联合式执法”。

18.瞪羚企业:指具有跳跃式发展态势、以科技创新或商业模式创新为支撑、进入高成长期的高新技术中小企业。

19.南昌“人才10条”:指南昌市出台的《关于支持大学毕业生和技能人才来昌留昌创业就业的实施意见》。

20.“胡子工程”:指不能按期完工,或者因为某种原因而迟迟不能完成的工程。

21.“洪科模式”:指洪都街道洪科社区构建的党组织、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社区治理的“12345N”模式,即:一张网络全面覆盖,两个中心筑牢阵地,三类人员网格管理,四位主体联席议事,五大体系助推支撑,N类服务对象人群、N种拓展治理可能。

22.“国医堂”:指设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一楼或沿街等突出位置,装修装饰体现中医药文化特色,形成中医药文化氛围浓厚并相对独立的中医综合服务区,对外加挂“国医堂”等牌匾。

23.“尊崇工作法”:指江西省退役军人事务系统紧密结合退役军人服务保障管理各项职能,在全社会营造尊崇军人、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浓厚氛围的工作方法。

24.“四有”干部:指有干劲、有思路、有办法、有活力的干部。

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

手机扫码浏览
中国政府网 江西省人民政府 南昌市人民政府 信用江西 信用中国
首页  |   网站地图  |  联系方式  |  郑重声明  
赣ICP备10201756号    主办单位:青云谱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南昌市广州路268号 邮编:330001    Copyright 2020 南昌·青云谱区网站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标识码:3601040001    赣公网安备 36010402000062号
版权所有:青云谱区人民政府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青云谱区人民政府网站'是否继续?